• 学会处理好自己的问题

    只要生活在世间,每个人都会遇到难题。同样的难题,我们学佛的人解决了,别人就信服你。如果对方过不去哪个坎,求教你,你稍微一点拨,就迎刃而解了,他就会更信服你。所以,我们学佛,要先学会处理好自己的问题。(《师父说》第120期)  ...

  • 证量

    我们修行达到的那个证量,是与我们的身体和境界有直接关系的。我们汉地是大乘陀罗尼的教法,讲的是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虽然不明说,但是里面包含着这个东西。(《师父说》第119期)  ...

  • 学佛要学会得现世利益

    在家居士学佛,要学会用佛法的智慧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,来化解生活中的矛盾,慢慢地你就能得清凉了,得自在了。如果能在学佛中得到现世的利益,就更能增加学佛的信心。而仅仅说往生,一般的人很难生起信心,特别是长久的信心。(《师父说》第118期)  ...

  • 佛与僧

    过去,人们大多是因佛敬僧;现在,人们大多是因僧敬佛。(《师父说》第117期)  【编者按】2013年春夏之交,巡返大圆通寺隆重开光,理际法师亦荣升寺院方丈。自此,法师广开甘露之门,普度有情众生,寻师问道者不绝于途。法师每每契理契机,随缘开示,令众弟子及诸信士心开意解,疑惑冰消。由此“师父说”,成为众人日常修行之规范,相互戒勉之准绳。今,特将法师平素开示之精华,集结成篇,以《师父说》栏目,陆续于微信发布,期待更多人士同沾法味,入佛知见。...

  • 修行从细微处着手

    修行不仅仅是每天诵经、拜佛、打坐、上早晚课,还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下手,从你对待人和事的那一念非常细微的用心上入手。《楞严经》讲:“因地不真,果招纡曲。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一念发心很重要。而这个,需要“过来人”通过善巧的方法不断地调你。(《师父说》第116期)  ...

  • 念经和诵经

    我们共修为什么要说诵经,不说念经呢?念经,声音是从嗓子眼出来的;诵经,声音是从丹田出来的。念经,时间久了伤气;诵经是带着韵的,经常按照传统的方法诵经,可以把人的气脉震开。(《师父说》第115期)  ...

  • 学佛看发心

    学佛,最初的一念发心特别重要。有很多人学佛是因为遇到了挫折,不论是生活上的,还是感情上的,或者事业上的,都有。可是,一旦学了几年,修了几年,因缘福报现前了,以前没有的都有了,这时候,也就开始生退心了。这时不要懈怠,需要发猛烈心,使自己更上新台阶。如果退转了,就还要在六道里轮回。所以,我们学佛要发大心,发菩提心!(《师父说》第114期)  ...

  • 转命先转心

    生活中,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命运好起来,甚至要通过风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其实,要转变自己的命运,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内心,你的心转化了,你的行为就转化了;你的行为转化了,你的命运自然就跟着转变了。(《师父说》第113期)  ...

  • 吃苦与修行

    吃苦不是修行,修行必须吃苦!(《师父说》第112期) 【编者按】2013年春夏之交,巡返大圆通寺隆重开光,理际法师亦荣升寺院方丈。自此,法师广开甘露之门,普度有情众生,寻师问道者不绝于途。法师每每契理契机,随缘开示,令众弟子及诸信士心开意解,疑惑冰消。由此“师父说”,成为众人日常修行之规范,相互戒勉之准绳。今,特将法师平素开示之精华,集结成篇,以《师父说》栏目,陆续于微信发布,期待更多人士同沾法味,入佛知见。...

  • 不到时候不给你说

    佛教中有些事,你修行不到那个境界,是不能给你说的。因为给你说了,要么你不信,要么你就学得神神乎乎。你不信,再去质疑诽谤,就会造业障;你变得神神乎乎,就会断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。(《师父说》第111期)  ...

1